位置 :  主页 > 心理百科 > 心灵驿站 >
咨询:0635-8305360

【心理探索】患抑郁症的人,都很善良

【心理探索】患抑郁症的人,都很善良

患抑郁症的,一般是绝顶聪明的人。他们的人格水平比较高。如果是青少年,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的感受,要高于同龄人。

患抑郁症的人,都很善良。

在网上向我提问最多的,大概就是抑郁。

其实抑郁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,抑郁心境和抑郁症不是同同一回事。不要搞混了。

抑郁症有个特点是持续性的情绪低落,兴趣感减弱或丧失,并且没有来由。持续时间达到两周以上。

为什么强调这个“来由”呢?如果你是因为最近发生了一些具体的事引起的情绪,比如跟丧失有关的事件等,像亲人去世,失恋、投资失败等等引发的情绪问题,就不能简单归为抑郁症。

抑郁症还有个特点,不仅仅是情绪持续低落,还有低落的相对面,就是躁狂,发火,动怒。因为抑郁和焦虑不分家,抑郁的人一定有焦虑,焦虑的人也有抑郁。焦虑出现的时候,就会发脾气,动怒,骂人等。表现出类似双相的特点。

双相就是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,有段时间是躁狂,有段时间是抑郁,都没有来由。说出现就出现。

但抑郁症不是典型的双相,只是类似双相。

抑郁的人,一般还会出现肠胃功能紊乱,就是食欲不大好,肠胃不舒服,出现体重减轻的状况,还有失眠以及睡眠过多等。

网上也有自评量表,很多人做完了,然后给自己就下了个“诊断”,说自己得了抑郁症。这个只是参考而已,具体是否为抑郁症,要由精神科医生来诊断,而下诊断是必须要见人的,网络上提问这些方式,不是诊断。

心理咨询师不下诊断,心理咨询师只是做个评估,如果评估下来需要去医院,只要是正规咨询师,一般都会建议你去医院,不会不告诉你。

有的医生会建议用药物治疗,有的医生建议做心理咨询,有的医生建议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一起进行。

抑郁症的人,就如同生活在一间黑屋子里,这个屋子缺少光,缺少新鲜的空气,感受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。他们时常感到窒息,喘不过气来,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就连呼吸一下都是在浪费空气,他们觉得自己低到尘埃里。

但是又有些时候,他们觉得自己是个独特的存在,时不时又被清高占据着,不屑于和别人交往,觉得谁都不懂自己。他们不想踏进这个世界,这个汹涌澎湃的世界也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。

患抑郁的人,对己“苛刻”

生活中,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挫败,可能是某些目标未能达成,也可能是搞砸了某些项目或者关系。可能我们都会去反省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,适当反省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一些行为,下次有更好的表现。

但有些时候,我们可能会深陷在自己“搞砸了一件事”,“都是自己的问题”,“自己能力不行”,“自己拖累别人”这样的漩涡中,反复地攻击自己,同时情绪可能会非常非常低落,久久走不出来。

这种情况可能对自己或是未来更好地完成工作没有什么益处,这已经不是在自我反省,而是严重的过度自责,掉入了“责任归己”的思维陷阱。

举个例子:

我有个同学,高中的时候读书一直很努力,但是每次考试他都特别焦虑,因为他初中升高中的时候中考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。

按照他的平时成绩,老师、家长、同学都觉得他肯定能上我们那个城市的重点高中,但是因为发挥失误,导致上了一个普通高中。其实普通高中招生名额也是有限的,也并非每个人都能考上。所以这甚至都算不上一个多大的失误。

但是,他从此就对考试有了阴影,尽管平常他学习很努力,老师也很看好他,但是每次考试时,他都从中考中的阴影中走不出来,并且不断地责怪自己,心想,怎么会犯这么低级、这么不可原谅的错误,没有上重点高中太对不起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教导了。

每次考试他都绕不过这个想法,于是每次平常成绩优异的他,考试却总是发挥失常。

如果他换个角度想,普通高中也有普通高中的好处,而且父母、老师并没有因为他的发挥失常指责他,反而总是安慰他一次考试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。

但是因为他说他是一个特别容易自责的人,所以别人越是安慰他,告诉他不要紧,他反而越是过度自责,不断的在自责中折磨自己,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以前的错误。

其实,适度的自责,并没有坏处,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,并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,避免下次再犯。

但是如果过度自责,就会因为错过了星星又错过月亮,而且过度自责的人,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人,自责的情绪可以起到保护他免受别人的指责。

抑郁,是通向通透清醒的“窄门”

真正的抑郁症患者,都是活得比较清醒的人,他们活在不那么清醒的人群里,显得比较另类。他们看透这个世界,但却没法爱这个世界。或者,缺乏一个爱的理由。

心理咨询就是,帮助他们把清醒的砝码往糊涂的一端调适一下,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状态。没有“糊涂”,你就很难爱这个世界。

没有爱,就没有意义。

我们活着,需要有意义。否则,我们就没法活着。

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?如果是爱,那么爱自己则为首要,不爱自己如何谈爱?想必那些抑郁了很久的人,也深知这一点,只是不愿面对,不愿承认,自己还不够懂“爱”。或者说,这个“爱”不是自己心中的模样,唯有透过智慧的“窄门”才能真正通向爱,然自觉力量不足望尘莫及,在“拿起”与“放下”的选择中迷失。

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人有(后天)习气侵染的心,不教他在良知上切实地用为善去恶的功夫,只去凭空思考一个本体,就会一切事为都不能落实,不过养成了一个‘虚寂’的毛病,这个不是小毛病,难以早日说破,也不可不说破。

祝福每一个抑郁中的人,祝愿有一天你能向这个世界敞开一点点,哪怕只是个缝隙,你就能看见光亮。聪明难,糊涂更难,与人为善,更要与己为善,对己包容,才能有力量包容这个世界……